视焦点讯!以“绣花针”功夫织就幸福宜居济南
冬日暖阳洒在泉城大地,喜庆的新春氛围遍布街头巷尾。
干净的街道、通畅的车流、活跃的泉水、青绿的公园……一个个片段交织成城市的幸福感。
(资料图片)
在这背后,高效的城市管理功不可没。
“城市大脑”飞速运转,为这座城的运行提供着“最优解”;坚守岗位的劳动者用双手美化这城市的每个角落;“听得见泉水叮咚,看得见一城山色”是宜居济南的最美注脚。
城市管理彰显着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既关系到“面子”,也关系到“里子”。
这座城市正是以“绣花针”的功夫织绣出幸福宜居的“济南的冬天”。
数字赋能,精细考核见真章
如今,“数字化”已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词,济南也在数字化进程中不断探索。
在2022年度智慧城市评选中,济南荣获“2022中国领军智慧城市”称号,这也是济南第5次荣获该奖项。
智慧城市运行离不开精密的计算“中枢”。
近年来,济南持续完善智慧泉城城市大脑,建设城市一体化综合指挥中心,不断丰富数字化手段应用场景,提升城市服务和治理效能。去年,《济南市加快推进城市大脑建设行动方案(2022年)》印发,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现代化深度融合,以实现数据资源“一脑统管”、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等。
2023年市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构建高效协同指挥体系,提升城市大脑功能。加快提升数字化治理水平,创建数字社会治理示范城市。迭代升级“济南交通大脑”,打通人、车、路、网数字闭环,主城区应用智能交通信号灯的路口达到90%。
与此同时,济南还将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做好城市家具保洁、绿化亮化美化、广告牌匾整治、建筑外立面提升等工作,深入实施“三高”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开展交通拥堵综合治理十大行动,推进医院、学校、商圈等重点区域交通拥堵治理,推广共建共治共享停车管理模式。
数字赋能,让城市管理更加科学高效。方法举措落地见效还需精细化的考核办法。
不久前,《济南市2023年度城市管理综合考评工作方案》印发,考评内容包括生活垃圾分类、智慧城管、交通设施与秩序管理等二十余项内容。值得注意的是,《工作方案》明确了经济奖惩,比如,第一季度,对获得季度考评排名第一、二、三名的区县政府,分别奖励100万元、80万元、60万元;对季度考评排名倒数第一、二、三名的区县政府,分别罚缴100万元、80万元、60万元。
真金白银的奖惩直截了当,推动着城市管理不断精细化。
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智慧高效的城市管理系统有条不紊地运行着,落下细密的“针脚”。呈现在眼前的,是更加舒适宜居、安全便捷的生活环境。
“无废城市”,变废为宝得双赢
城市管理关乎所有城市居民的生活,“超前”的理念同样重要。
“无废城市”正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是一种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
一座没有固体废物产生,或者固体废物能完全资源化利用的城市,其整洁度、舒适度可想而知。
去年,《济南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年)》出炉,围绕工业固体废物、农业废弃物、生活源固体废物、建筑垃圾和危险废物五大领域及制度、技术、市场、监管四大体系,提出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的八项重点任务。
按照“无废城市”理念,济南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和末端处理设施建设日渐完善,诸多有益尝试正落地变现。
在垃圾产生源头,垃圾分类处理是关键一招。据悉,2022年济南全市日产垃圾为8000吨左右,垃圾分类房从2021年的509座提升至1065座,分类亭从8575处增加到9594处。2023年,计划新建垃圾分类房300处,改造垃圾分类亭1000余处。
“火”力全开的焚烧发电也为生活垃圾末端处置开辟了新路径。济南已建成起步区孙耿焚烧发电厂、长清马山焚烧发电厂、章丘高官寨焚烧发电厂、莱芜牛泉焚烧发电厂及刚投产的商河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每天的处理量近8000吨左右,焚烧处理率达100%。据统计,2022年共焚烧垃圾242万吨,发电约9.8亿度,折合节约标准煤约53.8万吨。
此外,加快建设“无废城市”还被写入了2023年市政府工作报告,这使得“无废城市”建设进入快车道。济南将推动钢铁、采矿、化工等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开展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创建绿色工厂30家以上、无废工业园区1个。新增绿色建筑1000万平方米以上,新开工装配式建筑700万平方米以上。推进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建成装修垃圾分拣中心。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体系,加快莱芜、章丘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等项目建设。完善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推动二手商品交易和再制造产业发展。
聚焦垃圾分类“关键小事”,合理推进生活垃圾“变废为宝”,“无废城市”正在济南书写垃圾处理与能源节约的双赢局面。
青绿辉映,绘就幸福底色
优良的生态环境,是城市居民幸福感的重要指标。
在济南,“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正是居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去年,济南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生态答卷”——小清河出境断面年均水质创纪录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消失近60年的中华鳑鲏重游水中;完成造林1.16万亩、森林抚育8万亩,黄河济南段新建成绿化提升防护林2284亩,两岸形成了200多米宽的绿色生态廊道;新建公园55处、绿道130公里,“千园之城”让人“推窗见绿、出门入园”;趵突泉实现持续喷涌19年,创下57年来最高地下水位纪录……
生态保护没有终点。今年,济南将坚决打赢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三个标志性战役,PM2.5控制在44微克/立方米以内,空气优良天数比率达到62.5%。完成造林绿化1.2万亩,森林抚育8.8万亩。加快925处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大力推进河长制湖长制,高标准推进大汶河、巨野河等11条美丽幸福河湖建设。
城市之中,青绿辉映更加耀眼。济南将继续加强重点泉群保护,推进市民泉水直饮工程,巩固国家园林城市建设成果,新建各类公园100处、绿道100公里,加快千佛山广场改造、佛慧山周边景观提升,持续推进城区河道有水工程,真正让泉城市民仰观山色、俯听泉韵。
数字化让城市运行更加精准,“无废城市”让城市更加明亮,绿水青山让城市更加宜居。在这面超过1万平方公里的轻纱上,一心为民的“绣花针”正仔细地穿针引线,绣出带着满满幸福感的美好生活!
(济南报业时政融媒工作室记者卢震统筹林江丽)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