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在线丨福建德化:执行“活”企 解锁陶瓷业“寒冬”
陈全胜 许华森
【资料图】
世界杯总决赛落下帷幕,赛场外的生产流水线却停不下来……“围炉煮茶”走红,生肖“兔”火爆全网!这是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在这个冬天最“火热”的场面,整个陶瓷产业正在熬过“寒冬期”。近日,德化法院执行法官走访“2022卡塔尔世界杯”官方授权特许商品“大咖陶瓷杯”“小蛮腰啤酒杯”和“围炉煮茶”陶炉、茶壶及其配套产品的设计、生产及销售企业,从司法层面帮助企业延长市场热度,努力寻找涉企执行的“最优解法”。
“当前,我们聚焦陶瓷企业急难愁盼问题,用‘活’执行措施,解锁‘过冬’新姿势,答好护航大陶瓷产业发展司法公开卷,让全县陶瓷企业阅卷。”德化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2022年共执结涉陶瓷企业案件850余件,执行到位金额1.5亿余元,帮助18家被执行陶瓷企业顺利获得融资3500余万元。
姿势一 活封活扣让“生病”企业减负纾困
执行法官到被执行陶瓷企业了解信用修复好后贷款落实情况。(张巧珍 摄)
“2021年年底开发了新产品《陶瓷烤炉》,现在疫情放开,再加上政府刺激消费的有效举措,‘围炉煮茶’走红,订单爆满……”德化县某生活陶瓷有限公司负责人打电话向执行局副局长施小容“报喜”,邀请她参加“围炉煮茶”活动,但在去年年初,这家企业濒临破产倒闭。
德化县某生活陶瓷有限公司是该县一家成立不久的日用瓷生产、销售企业,高峰时期有员工200多名,经营情况较好。但自2020年以来,受疫情影响,股东发生分歧,公司经营困难,导致拖欠厂房建设工程款、材料采购款、银行贷款等款项共2000多万元,被多家法院执行。
2021年3月,一名申请执行人向德化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追讨1000多万元债务。施小容深入走访后发现,某生活陶瓷有限公司名下的厂房地处中心位置,价值较高,如采取强制拍卖等机械办案方式,不但会加速公司倒闭,还将导致100多名技术工人失业,激发矛盾。法官专业会议研究后认为,该公司名下厂房位置优越,债权人利益能够得到一定保证,只要给予喘息的机会,定能再次焕发生机,于是形成“涸泽而渔”不如“放水养鱼”的执行思路。
在具体执行中,施小容积极沟通,协调其他法院共同采取“活封活扣”措施,运用“法院+”纠纷解决机制,邀请当地陶瓷同业公会、商会参与和解工作,成功促使被执行人通过增资扩股引入新股东,扩大资本金和市场销售渠道。截止2022年8月,被执行人某生活陶瓷有限公司将本案的本金、利息1500万余元全部清偿完毕,公司其他债务也得到妥善解决,企业步入正轨,实现“双赢”。
“在涉企案件执行中,我们始终坚持善意文明理念,审慎适用失信惩戒、限制消费、冻结账户等强制措施,避免出现‘一刀切’现象。”德化法院执行工作负责人说,2022年以来,对一时困难、发展前景较大的陶瓷企业以“活封活扣”方式执行案件25件,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对8家临时受困陶瓷企业解除保全转贷融资的申请,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及时采取变更保全标的物等方式,助力企业转贷。
姿势二 一案一策让“诚信”企业轻装快跑
执行法官到德化县十佳诚信企业如瓷生活文化有限公司了解年底货款催收情况,针对企业关心的合同签订、不良资产清收等问题进行解答。(张巧珍 摄)
德化现有陶瓷企业4000多家,产业工人逾10万人,70%的陶瓷产品远销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全国最大的陶瓷电商基地、陶瓷茶具和花盆生产基地,也是全国最大的西洋工艺品生产出口基地。可以说,陶瓷养活了这座城市,但大部分属中小微企业。
今年上半年,德化某茶具厂遇到多笔应收货款无法收回的困境。该茶具厂规模不大,但有着过硬的生产技术和新品开发能力,销售渠道较广。但因风险意识不强、经销商业绩下滑等因素影响,茶具厂有15笔货款约500万余元未能收回,造成资金周转困难。2021年9月起,茶具厂陆续向法院提起诉讼并胜诉,今年3月申请强制执行。据了解,涉茶具厂系列案件的被执行人在外地居多,涉及四川、山东、云南等地,执行困难较多。
考虑到企业的实际困难,执行法官郑敏山决定带领执行小组快速出击,赶赴省外开展执行,并很快取得进展,轮候查封了在其中5起案件中分别承担保证责任的法定代表人或股东的6处房产,并在当地法院的协助下控制住在云南某地从事茶具销售的曾某,被执行人曾某一次性还清所欠的15万元货款。在接下来的1个月,执行小组又为茶具厂追回货款120万余元,剩余款项待相关房产拍卖后参与分配,及时缓解了茶具厂的资金压力,将追回的资金投入到新产品《生肖兔茶具》的开发、生产,销售火爆,为此,该厂负责人专门送上锦旗致谢。
“一案一策,是快执绿色通道的运行方式,更是找准涉执企业双方利益平衡点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关键。”郑敏山表示,不仅在执行环节建立拖欠中小微陶瓷企业货款绿色通道,还通过加强立审执协调配合,实现目标案件的快立、快保、快审、快执,以“大执行”助力“大陶瓷”产业发展。
除开辟绿色通道外,去年8月起德化法院还针对当地政府评选和重点扶持的“诚信”陶瓷企业,开展“守护诚信”执行攻坚行动,聚焦买卖合同、知识产权、借款合同、劳动争议、与公司有关的纠纷等“五大领域”深度清理涉陶瓷企业执行旧案。在2022年9月开展的攻坚行动中,共传唤、拘传12人,扣押车辆3辆,促成22件小微案件执行完毕或达成和解协议,执行到位金额1350万余元。
“小案不疏忽,办好每一件小案,能有效提升司法服务便利度和市场主体满意度。”郑敏山介绍,在“守护诚信”执行攻坚行动中,我们始终聚焦财产查控、评估拍卖、失信惩戒、案件管理等关键环节,加大打击拒执犯罪力度,一系列“组合拳”的运用,交出了一份企业满意的成绩单。
姿势三 优化服务让“健康”企业稳健发展
执行法官到陶瓷园区开展“千名执行干警进千企”法律体检活动,提示企业加强风险防控,规避法律风险。(摄影 张巧珍)
如何更好地以执行促发展,德化法院一直在努力寻找涉企执行的“最优解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要树立‘案案都是营商环境’的理念,厚植法治沃土,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近日,德化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打造发展“软”环境必须下硬功夫,要用高质量司法维护好企业权益,护航创新驱动,助力打造千亿陶瓷产业集群,提升“中国白·德化瓷”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不懂法,将“抄袭”不当回事。泉州市党代表、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张明贵对执行法官激动地说道,“作为法院聘请的监督员,能够协助法院顺利化解发生在我们陶瓷行业的知识产权执行案件,用专业知识促成双方合作共赢,我感到很有价值。”
2022年10月底,德化法院判决了一起陶瓷作品著作权侵权案,判决被告赔偿原告经济损失、维权费用等合计15万余元,被告某陶瓷公司负责人李某意见非常大,但又不提起上诉。案件进入执行阶段,双方矛盾激化,陷入僵局……执行法官尤珮灿一时无解。细思之后,考虑到该案的专业程度及双方当事人在当地陶瓷行业的影响力、人脉关系,尤佩灿找到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张明贵,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执行。最终,经过张明贵对涉案作品历史来源、创作思路、市场前景的深入分析,被执行人李某认识到自己“不懂法”的悲剧,双方“化干戈为玉帛”,分工负责、合力拓展市场。至此,一起执行“难”案,在外力作用下,仅用3天就解决了。
执行提速就是为企业“减负”。德化法院执行指挥中心主任康丁岚介绍,近年来,我们坚持把服务企业优化营商环境融入执行工作全过程,通过一系列措施提升执行“加速度”,助力辖区陶瓷企业稳健发展。
“企业为王,环境是金”。康丁岚表示,下一步,将通过强化集执行和解、终本约谈、财产处置、执行接待为一体的执行服务工作,方便企业“找得到人、问得到案、办得了事”,双向提速“执行法官——陶瓷企业”间的事务工作,实现以执行工作“民生指数”提升陶瓷企业“幸福指数”。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