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疆红·山海情”实践队联合浙江开放大学共赴大陈岛

通讯员:许绚景、康子健


(资料图片)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先后5批来自温台地区的467名青年垦荒队员,响应团中央“建设伟大祖国的大陈岛”的号召,毅然登上满目疮痍的大陈岛,以满腔热情、冲天干劲和炽热青春,与驻岛部队一起开展战天斗海的垦荒事业,用青春和汗水培育了“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大陈岛垦荒精神”。

为深入学习垦荒精神,2023年7月7日,台州学院“浙疆红·山海情”实践队和浙江开放大学00后大陈岛精神垦荒实践团前往台州市大陈岛开展垦荒主题团日活动,开展垦荒交流营。

图1 与高阿莲、浙江开放大学实践队合影康子健摄

穿越时光,重温大陈岛的垦荒记忆。台州学院“浙疆红·山海情”实践队联合浙江开放大学00后大陈岛精神垦荒实践团共同拜访了大陈岛的“垦一代”高阿莲,聆听有温度的垦荒故事。高阿莲阿婆已值朝杖之年,却仍精神矍铄,她望着如今的大陈岛,与队员们讲述曾经的垦荒经历。

“你们小青年呀,也要牢记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大陈岛需要你们青年的,我们一代一代老了,需要你们接班。大学毕业以后,国家哪里需要你们,哪里就是你们的家。”台州学院“浙疆红,山海情”实践队队员们登上大陈岛,聆听老一辈大陈岛垦荒队员高阿莲的垦荒故事,以00后的视角,重新拾起关于艰难垦荒的记忆,发展弘扬“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大陈岛垦荒精神。

耄耋之年的老垦荒队员高阿婆叙说着自己与大陈岛的故事,“我亲眼见证了大陈岛从一个破败荒芜的小岛建成‘小康的大陈’,希望自己一直能保持健康的身体,继续见证‘现代化大陈’的建成。”

“垦一代”面临的难题

环境艰苦、人力短缺、设备落后等困难是“垦一代”面临的难题,当时的垦荒者不仅要开垦土地、种植粮食、照顾牲畜,还要抵御各种自然灾害,高阿莲阿婆说道:“我当时只有18岁,没有经验,也没有设备,只有一颗勇敢的心和一双勤劳的手。我们没有选择放弃,因为我们知道,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使命。”

图2青年学子深入实践,倾听“垦一代”高阿莲的故事何燕摄

●垦荒岁月的载体

八十多岁高龄的的垦荒队员高阿莲亲历了大陈岛垦荒,她并没有被荒凉的景象吓倒,与大家一起迎难而上,从此扎根海岛六十多年。队员们通过高阿婆精心保管的一本旧日记和一块手帕,真切感受到了这份岁月的印记、时光的记忆。随着日记本和手帕被缓缓展开,一张纸旧照片、粮票、邮票和一块块纪念勋章似乎正将高阿婆的垦荒故事娓娓道来,正是这些老物件让一位位的垦荒队员的青春变得有迹可循……

图3高阿莲的老物件康子健摄

在交谈过程中,实践队员深受感动,“听海韵清风,传垦荒精神,老一辈垦荒者的奋斗初心激励着新时代的青年人不断努力。”实践队员陈颖如是说。青年人的垦荒记忆在阿婆的言语里逐渐具象化,贫瘠的土地、恶劣的天气伴着大陈岛的海风浮现出旧时的色彩。旧时的“黑白”与如今的“彩色”是一场时代的交融,在现代社会繁荣昌盛的背景下,队员们深感肩负的责任沉重,更觉应珍视宝贵的垦荒精神财富,向垦荒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图4交流现场何燕摄

寄语后辈薪火相传垦荒精神

垦荒精神开新篇,青春壮志谱芳华。聆听完老一辈垦荒队员高阿莲的故事,“浙疆红,山海情”的实践队员们深受启发,实地探寻“大陈岛垦荒精神”时隔几十年不变的时代意义,它代表着勇气、拼搏和创新。垦荒故事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们乘风破浪,实践队成员将高阿婆的寄语牢记心中,从老一辈垦荒队员手中接过时代的接力棒,努力做好大陈岛垦荒精神的实践者、传承人和发扬者。

图5高阿莲与“浙疆红,山海情”的实践队员的合照康子健摄

在大陈岛上,实践队员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当地生活中被垦荒精神所包裹着的氛围,是不屈不挠、勇往直前,也是热情好客、无私奉献。垦荒者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这种精神,他们在这片荒凉的土地上,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开垦出了一片片肥沃的土地,建造起了一座座美丽的家园,为祖国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浙疆红·山海情实践队在访谈后也与浙江开放大学的同学们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学习,双方就青年人应当如何在当今社会中传承和发扬垦荒精神以及如何将垦荒精神融入现代生活等问题展开探讨。

追寻垦荒足迹,传承垦荒精神。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台州学院“浙疆红·山海情”实践队与浙江开放大学00后大陈岛精神垦荒实践团的联合实践活动圆满完成。在此次活动中,两校学子友好合作,共同学习,在追寻垦荒之行中增进了双方的友谊,增强了两支实践团队的交流。通过此次活动,实践队员们对大陈岛垦荒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精神内涵印刻在队员心中。“浙疆红·山海情”实践队将传承垦荒精神,用更热血的青春力量共赴“垦荒之约”!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