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齐长城|淄博:推动齐长城沿线高质量发展-每日快播

淄博市是齐国故都,齐文化的发祥地。作为齐文化的标志性载体,齐长城自西向东进入淄博,经淄川区、博山区与沂源县,全长110.8公里。近年来,在保护齐长城的基础上,淄博市深入挖掘齐文化资源并进行旅游转化,建设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打造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示范样板段”。齐长城淄博段沿线,文化、农业、医药等产业“百花齐放”,助力淄博高质量发展。

保护齐长城,传承齐文化

齐长城淄博段沿线,有国家级文保单位9处、省级文保单位83处。2021年6月,淄博率先在全省实施文物长制,实施文物抢救保护工程。投入1745万元文物保护专项资金,完成了核桃崮段、城子段等4段齐长城本体遗址修缮工程。


(资料图片)

为了进一步保护齐长城,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印发了《关于加强齐长城保护工作的若干措施》,成立齐长城安全隐患大排查行动领导小组,实施齐长城“红黄绿”段保护管理制度,建设市区两级齐长城视频监管平台,创建齐长城巡查监督APP,设置158人的齐长城巡护公益岗。

在保护齐长城的基础上,齐文化的传承创新也是重要目标。基于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与齐文化传承创新,淄博市出台了《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淄博市齐长城文化生态旅游带开发建设规划》和《淄博市精品旅游发展专项规划》,明确了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齐长城文化生态旅游带等重点建设内容。

齐长城沿线有着丰富的体现淄博特色的地域文化,如淄川的聊斋文化、博山的陶琉文化,以及沂源的爱情文化等。沿线有8处4A级景区、20处3A级景区。红叶柿岩旅游区、齐山风景区与潭溪山景区,是沿线颇具代表性的文旅资源。

未来,淄博计划将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淄博段)建设与“齐国故都”旅游目的地品牌打造结合起来,加快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建设进度,融入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理念,进一步擦亮“齐国故都”招牌。

古村落绽放新华彩

在古代的博山,人们把民间传说中的“孝妇”颜文姜称作颜神。后来,颜神也一度作为古代博山的地名。提起博山,便不得不提到琉璃。历史悠久的博山陶琉文化,传承至今,熠熠生辉。走进淄博博山区,有一个以古窑集群为特色的传统街区,集文化与颜值于一体的传统建筑群令人眼前一亮,这便是颜神古镇。

颜神古镇的主体是早年间破旧的古窑村,这里被评为“山东省第一批传统古村落”“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古窑村的名字鲜明地体现出这村子的特点。村子的明清民居建筑群与“白衣庙窑炉”先后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村里的刘家大院被列入“市古建筑近现代优秀建筑和纪念性建筑”,侯家大院则是清末博山民居的代表。古窑村里,明清民居建筑群与陶瓷圆窑建在一起,人们把烧制陶瓷废弃的匣钵(当地俗称“笼盆”),拿来修砌屋墙、院墙,由此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街巷、胡同风貌。

颜神古镇总占地面积900亩,现已成形的一期占地150亩,项目依托13座古窑、老厂房和传统历史街区进行升级改造。园区内建有民宿酒店、美食街、餐厅、酒吧、剧场、陶瓷琉璃体验馆、艺术家工作室、博物馆及展览馆、商铺等设施。2018年11月,博山区人民政府、厦门朗乡投资有限公司和淄博博山陶琉古镇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山头街道国有独资公司)签订三方协议,对山头街道的古窑村进行保护性开发。

如今的颜神古镇,不仅有原汁原味的古建筑,体现当地特色民俗、陶琉文化的历史遗存,有古朴的烟火气,也有充满时代特色的艺术感,散发潮流气息的氛围感。在深厚的历史底蕴与鲜明的地域文化的基础上,颜神古镇已不仅是一座独具特色的北方古镇,也成为了集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商务会展、创意文化等旅游业态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度假目的地。

“智慧工厂”助民增收

山东七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食用菌研发、生产、销售、出口、推广为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公司主要产品为香菇和平菇菌种、香菇菌棒、鲜干香菇等。近些年,七河生物走出了一条“国内发菌、国外出菇、鲜菇就地上市”的农业产业化新路子。

为助力国家农业产业发展战略,夯实食用菌在乡村振兴和产业扶贫中的主导地位,2019年七河生物投资2亿元,在淄川区建设完成全球第一座香菇菌棒智慧工厂,年产菌棒2000万棒。凭借“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辐射带动周边农户进行食用菌生产种植,建立完善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5000余名农民就业创业,吸纳农民工、农村转移劳动力人数约2000余人。

七河生物采取“投资收益分红+返本”的扶贫模式,每年按照7%的年化收益率计算项目分红,按时精准分发到贫困户手中,成为众口所誉的“蘑菇钱”。通过项目扶贫辐射200多个村带动农户3000余人,已覆盖全国30多个省,8000多农户。

通过智能化生产,实现生产全流程流水作业及数据互通互联。走进七河生物智慧工厂,自动化香菇菌棒生产流水线上,智能控制系统通过5G网络实时进行数据采集、传输、挖掘分析,形成大数据AI,实现自动搅拌、自动装袋、智能灭菌、自动接种、自动刺孔、自动脱袋、自动上架码垛等生产工序流水作业,生产效率提高4倍,运营成本降低30%,实现了产品质量全程可追溯。

近年来,七河生物相继在美国、日本、韩国、波兰、西班牙等多个国家建起9个子公司和10个生产基地。在山东、安徽、江苏等地建有8个数字化工厂,项目达产后实现香菇菌棒产能2亿棒,年产香菇1亿斤。公司产品出口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全国菌棒出口市场的50%以上。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9亿元,利润5700万元,总资产达到19亿元。其中,国外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16亿元。

传统优势产业提档升级

淄川区是一座资源枯竭型城市,医药产业是淄川传统优势产业之一。近年来,当地大力发展新医药产业,助力淄川“431”现代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淄川生物医药产业园位于淄川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建设1600亩,分ABC三期梯次开发建设。“产业园致力于打造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医美健康三条产业链,梳理了69个细分领域的发展方向,明确了200多家目标企业作为招引对象”,淄川区投资促进服务中心招商部部长王宁说。

A区项目于2018年开工,占地400亩,是项目启动阶段。园区引进金城生物和鸿庄医疗两家龙头企业,建成两个“园中园”。金城生物医药产业园主要以合成生物学技术,构建生物发酵和生物催化技术平台为主,采用生物发酵工艺生产,主要产品包括谷胱甘肽、腺苷蛋氨酸、虾青素等;鸿庄医疗产业园主要以中药医疗设备及中药医疗膏方设备等医疗器械为主。

B区项目位于A区东侧,于2021年4月开工,占地200亩,是项目成熟阶段。C区项目位于前两期项目以北,预留了1000亩发展净地,将根据B区项目发展路径和需要,有针对性地扩大平台承载空间。

淄川生物医药产业园以生物医药、生命健康为主,重点发展高端原料药、高端医疗器材、创新药物研发转化。产业园发挥金城医药的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招引国内外原料药、高端医疗装备等上下游配套产业沿链聚合,用一个龙头串起整个产业全链发展。

今年2月10日,淄川区新医药产业链发展暨生物医药产业园招引工作会议在金城医药召开。会议中提到,生物医药产业园的建设是淄川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431”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和关键着力点。

4月10日,淄博市召开新医药产业座谈会,淄博市委副书记、市长赵庆文说,淄博新医药产业积淀深厚、优势突出,是推进动能转换、转型跨越的重要引擎。希望新医药企业更好发挥优势,抢抓机遇、开拓创新,进一步扩大再生产,着力在做强创新链、拉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上下功夫,不断增强企业发展活力和竞争优势。

“以企带村”,助力乡村振兴

三水源生态旅游田园综合体,位于淄博市博山区博山镇。昔日的一片荒山僻壤,如今已发展成为一处集休农业、文旅、康养、居住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旅游度假区。齐文化、鲁文化与莒文化是山东三大文化母体,各有一条代表性河流,即淄水、沂水与汶水,三水发源于此,故名为“三水源”。

三水源生态旅游田园综合体占地1.2万亩,总投资12亿元,是市级文化名城建设重点项目和省级重点康养项目。2010年以来,当地紧紧围绕“三水(淄水、汶水、沂水)文化”“三国(齐国、鲁国、莒国)文化”“五仙传说养生文化”“水乡竹海”等品牌IP,多年来持续推进生态修复、土地整理、道路修建、水系打造,实现退耕还林1200亩,森林覆盖率由当初的46.2%提高到现在的80%,将九个土地贫瘠、靠天吃饭的偏僻山村变成了四季常青、水乡竹海的“天然氧吧”。

近年来,当地把项目建设与乡村振兴、生态修复、精准扶贫有机结合,把景区建成一个扶贫项目和民心工程。随着项目的陆续落成,带动辐射景区周边8个省级贫困村5643人。通过“以企带村”模式,为当地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了当地农民的收入。如今,在景区工作的农民不仅每年能拿到每亩800元的土地流转费,还能拿到每月1800-3000元不等的工资以及机械租赁费。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