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晓月 期待美景重现(行走河南·读懂中国 聚焦千年古都洛阳)-快播报

天津晓月 期待美景重现(行走河南·读懂中国 聚焦千年古都洛阳)

——“探访洛阳中轴线”系列报道之三


(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田宜龙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吉小平

“白玉谁家郎,回车渡天津。看花东陌上,惊动洛阳人。”这是诗人李白《洛阳陌》中,对古天津桥的描述。天津桥,曾是唐代文人骚客的吟咏之地,也是当时人们游玩赏月之地。

5月1日,记者打开洛阳网,搜索“天津桥”一词,显示结果2448个。“建议天津桥按古风分为三段建设”“天津桥能否建成浮桥”……众多帖子、留言,显示洛阳人对天津桥的关切度。

今年3月3日,洛阳市委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2023年第一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隋唐洛阳城天津桥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再次点燃人们对天津桥的热情。

洛阳天津桥始建于隋代、毁于元代,原本是浮桥,后来改建成了石桥。隋代天津桥是中国桥梁史上最早以铁链连接船只而架设的浮桥;唐代改建天津桥,首次建造龟背形桥基,对后代石桥的建造产生巨大影响。

据《唐两京城坊考》记载,古天津桥应在今天洛阳桥偏西的隋唐洛阳皇城中轴线上。洛阳作家任见介绍,根据古籍记载,古天津桥上,有四角亭、栏杆、表柱,两端有酒楼、市集。盛唐时期,行人车马,熙熙攘攘,络绎不绝。拂晓时分,漫步桥上,皓月高悬天幕,河面波光粼粼,偶尔传来悠扬的钟声,这就是号称“洛阳八景”之一的“天津晓月”。

历史上,天津桥不仅是连接北部皇城和南部里坊区的重要枢纽,更是一处重要的标志性建筑。但在唐代以后,随着洛阳历史地位的下降,天津桥的重要性也渐渐降低。到金代,赫赫有名的天津桥最终毁于一场大火。

今天,洛河上建起了众多桥梁,它们或现代时尚,或美观大方。但是,皓月当空之时漫步桥上,人们最期盼的,还是当年“天津晓月”的美景。

根据《隋唐洛阳城天津桥项目规划设计方案》,洛阳提出要统筹推进天津桥与天街遗址保护展示,保持好隋唐洛阳城中轴线的连贯性、功能业态的延续性、空间形态的整体性,更好恢复古都历史中轴线气象,叫响“盛世隋唐”品牌。

丰富历史内涵、活化历史场景,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让我们一起期待“天津晓月”美景重现。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