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动态:分类适宜 共建共享 ——宜春市打造垃圾分类国家样板纪实

余雨轩

近日,笔者从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获悉,宜春市全力打造垃圾分类“国家样板”,积极践行“共建共享”理念,成为全国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试点工作的“先行者”,在住建部历年地级及以上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考核中,一直稳居全国中等城市第一梯队,其颇具特色的垃圾分类工作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


(资料图片)

构建部门联动体系,变共识为共为

搭建市、区、街道、社区、督导员五级管理体系,市、区两级均成立垃圾分类管理中心;街道采用“1+5”(分管领导+5名编外专职管理人员)模式;社区采用“1+3”(党支部书记+3名编外专职管理人员)模式,并配备指导员、督导员若干。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垃圾分类”的工作原则,促进各成员单位协同合作,切实抓好监管行业内的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按照“条块联动、以块为主”原则,推进职能下沉,整合社区各方力量,形成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结合市民的分类参与率和投放准确率情况,分阶段、分批次对指导员、督导员进行能力测试和岗位调整。同时根据居民投放习惯做到厨余垃圾袋等物资减量。

构建完善收处体系,变试点为示范

不断完善前端基础建设,全市建成室外服务半径70米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亭3400多个,配置四分类垃圾桶3.58万个,有害垃圾精细化收集箱3200个,并为居民采购室内分类垃圾桶59.1万个、分类垃圾袋近4亿个。强化中端收运网络,购置分类运输车辆114辆。提升末端处置水平,中心城区共投入资金13亿元,用于建设分类收集基础设施、焚烧发电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项目等终端处理设施,中心城区垃圾处理规模可达1000t/d。有害垃圾统一交由科技公司进行无害化处理,可回收物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进行资源化回收利用。

构建多样宣导体系,变少数为多数

强化舆论引导作用,通过制作宣传手册,主题歌曲,分类视频及活泼亲切的卡通形象等,让广大群众易于接受、乐于接受,真正做到家喻户晓。通过将生活垃圾分类纳入校园教育,达到“教育一个孩子,改变一个家庭,带动一片社区”的效果。专门编写幼儿、小学、中学三个版本的《生活垃圾分类知识读本》。在全市中心城区中小学、幼儿园开展“开学第一课”等专题宣传教育活动,每周至少安排1节课程用于垃圾分类教育,在中心城区中小学内开展“垃圾分类打卡”活动。采取“党建+垃圾分类”模式,结合“双进双服务”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引导在职党员当好“宣传员、示范员、督导员”,进一步增强带动公众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意识。开展示范单位创建和“垃圾分类达人”“垃圾分类好家庭”等评选活动,定期开设培训班、社区大讲堂、主妇课堂,提升广大市民的知晓率和参与度。

构建规范制度体系,变被动为主动

严格督促考核,建立交叉考核制度和层层考核机制,将考评结果纳入市直单位绩效管理和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根据属地管理、条块结合的原则,制定评分标准,实行量化评比。出台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联席会议制度、源头减量制度、综合考核制度、投诉和举报奖励具体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近30个,让垃圾分类管理工作有章可循。连续三年出台垃圾分类专项执法行动方案,强化执法联动管理,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执法检查9457次,口头教育引导12922次,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2000余份,开展行政处罚案件近700件,处罚金额达4.95万元。

宜春市中心城区4个示范片区81条生活垃圾分类收运线路常态化运行,覆盖13个街(镇)22.23万户62万人口,市民知晓率达98%以上;参与率、投放准确率保持在93%以上,群众满意率达到99%以上,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8%以上,资源化利用率达85%以上;各县(市)居民小区垃圾分类收集配置实现90%覆盖。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