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观焦点:河南虞城:“三个一批”项目建设助力高质量发展
2022年,河南省虞城县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2022年,虞城县共上报“三个一批”项目4批次104个,总投资792.0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78.61亿元,实际完成投资763.35亿元。
(资料图)
坚持项目为王产业倍增
虞城县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全面储备发展后劲,坚持把项目建设摆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位置。
强化产业集聚。把延链补链强链作为集群培育的主渠道,不断拉长三大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链条。推动科技创新。把实施智能化作为推进产业提质增效重要抓手,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现有高新技术企业29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20个,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30家。培育企业上市。对12家上市储备企业实行梯度培育,加快推动企业挂牌上市。
强力推进产业倍增,全面增强发展动能。做强装备制造业,总投资100亿元的高端装备制造园已入驻世界排名前20的河南伊西奥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预计达产后实现年产值50亿元,税收6.5亿元。做优食品加工业。总投资200亿元的食品工业园,其中20亿元的豆制品产业园一期已建成,投资50亿元的食品工业园二期正在建设。作为豫东地区以打造服务平台为特色的食品工业园区,建成三年内实现销售收入超100亿元五年内将园区打造成为一个集食品加工、制造、合储、冷链物流、技术研发、销售服务金融、文化旅游于一体的国内一流的“千亿级食品产业园”。食品工业园共获软著9个、专利18项,全部建成后可实现税收13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700个。做大医药制造业,总投资50亿元的豫健医疗产业园一期已投产,达产后年产值100亿元,税收5亿元。
持续提质增速加快建设速度
虞城县坚持以“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昼夜奋战向目标进发”的精神状态,全力以赴推动项目建设提速提质提效,做到“一天一个样,十天大变样”。
实施立体施工,多工序同时进行,保证项目建设“加速度”,大大缩短项目从开工到投产时间。其中,虞城县零碳产业园作为第五期开工项目,从2022年7月开工建设到10月设备进厂,预计2023年1月底实现试生产,是“虞城速度”的一个生动实践。
“店小二式”服务跑出项目建设的“加速度”。该县坚持“一个项目、一个县级领导、一个推进单位、一名专职人员、一套推进方案”的服务机制,坚持一个项目从签约、开工、建设、投产、达效全过程均由一名县级领导负责到底,真正做到一站式服务,全力保证项目手续办理快、问题解决快、建设速度快。
虞城县坚持建设完善园区平台,提升综合承接能力。深化“政府+公司”模式,规划建设电镀产业园、食品工业园、高端装备制造园等“一区十园”,促进企业创新研发、产业配套、转型升级。在紧紧围绕主导产业的同时,大力推动高端、绿色、高精项目建设发展。虞城县高端装备制造园、电商物流分拨中心、日用品产业园等项目优化了产业链条,拓宽了项目上下游产业。
用足用活资金政策,全力助企纾困解难。组织开展银企对接,2022年共帮助企业争取银行贷款46亿元;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19个,发行专项债券资金16.32亿元;上报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项目13个,总投资108.05亿元。对226家“四保”白名单企业累计留抵退税2.3亿元,缓税免税6126万元,减免税3000万元。
抓好回归经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虞城县大力实施人才回归工程,激发引才育才用才内生动力,吸引总部回归、人才回乡、资金回流、项目回迁,以回归经济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实施“能人回归”工程。该县出台10条含金量高的返乡创业扶持政策,吸引在外能人返乡创业。截至目前,回迁建设亿元以上企业项目19家,带动回归发展人员1.3万人。实施“招硕引博”工程。先后引进博士14名、硕士39名;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地成立招才引智工作站,累计引进“高精尖缺”人才105人。实施“人才培训”工程。落实“人人持证、技能河南”要求,投资15亿元建成返乡创业园,精心培育各类乡土人才1661人,建立本土人才队伍。
虞城县坚持企业需求导向,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效”改革,推动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优化审批流程,积极推进“多证合一、多审合一、多验合一”,全面实行“综窗受理、一网通办”。创新“双色马甲保姆式服务”“两转两创+智慧政务”“受审代三合一集成服务”模式,有效破解效率低、材料繁、操作难等痛点、难点。
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企业服务日”活动,搜集解决各类问题,问题收集率、办结率均居商丘市前列。以“早餐会”“晚茶会”等制度为抓手,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全省营商环境评价工作2020年、2021年连续两年居全市第1位。
聚焦产业发展方向,全力抓好精准招商。虞城县坚持“三分之一”工作法,不断完善“招商路线图”“招商图谱”,聚集产业延链补链强链,瞄准行业龙头和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精准招商。
下一步,虞城县聚焦商丘市全面建设‘对外开放桥头堡、枢纽经济新高地’的目标任务,积极做好2023年项目谋划建设,全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王支援 胡亚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