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新动态:扮靓小巷文明“里子” 撑起生活品质“面子”

扮靓小巷文明“里子” 撑起生活品质“面子”

——保定市背街小巷整治提升工作综述


(资料图)

□保定日报记者 郝子帅

喜庆中国红,起伏飘带串连保定10年变化;仿古墙体,镂空雕刻彰显历史底蕴;静谧小巷,优雅端庄投射品质生活光与影……文明城市,既要有城市“面子”,更要有幸福“里子”。事关老百姓幸福指数的“里子”,便是一条条伸向民心的背街小巷。

背街小巷是城市的窗口,展示着一个城市的形象,是民之所聚、民之所生、民之所呼的地方。全市上下以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围绕“城市建设新颜值、精细管理好秩序、共建共享高品质”主题,大力开展背街小巷整治提升行动,将城市精细化管理向街巷胡同延伸,助力品质生活之城建设。

如今,保定小巷的“里子”经过精细化打磨,焕发出蓬勃朝气,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日益增强。

“软硬兼施”升颜值嵌内涵

1月15日是中国传统节日“小年”,莲池区军学社区迎新茶话会上,嘹亮红歌中唱出了社区居民幸福生活的澎湃心声。

“我们胡同太棒了!我愿意在这儿居住!”

“军学胡同的改造立体感,整体效果特别好,走在军学胡同是一种享受。”

“现在小巷子的环境美了,我们出入的心情也愉快了。”

新年伊始,这些居住在老胡同的人,也迎来了幸福的新生活,他们脸上挂着笑容,竖起大拇指讲述着这里的变化。

“我1994年搬到军学胡同,以前路边到处是卖菜、卖水果的小贩,市第十三中学的学生一到放学,就堵得走不动道……”说起之前的军学胡同,杨丽云的印象就是狭窄。

随着时代的变迁,胡同也进行着一次次的“蜕变”。

“胡同改造完正是初秋,我坐在树下的椅子上,享受着茂密的树木遮蔽出成片的绿荫,就哪都不想去了!”街道的变化融入在杨丽云新年的喜悦中。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教书30年的退休老师高颖晖,对街道美而富有内涵的文化情有独钟。

人性化的改造,让居民们总能在小巷子里找到自己喜欢的角落,硬件和软件的综合提升,让军学胡同成为展现城市文明形象的天窗。

白砖黛瓦景观墙,巷净街清环绿树。军学胡同以“红色基因代代传”为主旨,时代精神发展为主线,设置特色墙面;采用照片、胶片相结合,诠释保定红色历史故事;增设雨水篦子,解决道路积水问题;增加海绵生态设施,强化街道应对洪涝弹性;设置下凹绿地及开口路缘石,提升街道绿化,避免雨水积存影响行人;设置生态停车位;增加车辆充电桩……让硬件设施嵌入文化内涵,用软件改造构建舒适生活。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海绵+智慧化的生态科技双示范街道”——花椒园街;“展现校园文化、青少年友好街道”——史庄街、灵雨寺街;“回味胡同文化、重塑古城风貌街道”——帅府胡同、北唐胡同……去年以来,一条条经过提质改造独具特色的背街小巷,下足绣花功夫,让城市既有“颜值”又有“内涵”。

“全面治理”创品质更宜居

设施齐全、特色鲜明的背街小巷改造工程给市民吃下“定心丸”的同时,高效精细化治理也向城市“毛细血管”延展,将背街小巷娇美的容颜延续下去。

打好环境“底子”也是背街小巷变“美”关键一环,科学化管理持续巩固治理成果,让小巷环境乱象永久消失在过去的记忆里。

钻石街经过改造提升,略显破旧的墙体街道粉饰成“中国红”的高墙,“膏药”般的小集市被全部撕除,增加墙面文化宣传,建设街心公园,进行飞线治理,增设便民座凳,局部地面修补……钻石街记录下中国式现代化保定场景关键节点,留存历史岁月的同时,也构造出居民生活的舒适性。

“我们通过综合治理,维持道路秩序,守护百姓品质生活,定格街道动人样貌。”竞秀区执法局一大队一中队中队长骆秀杰进行着日常的街道巡逻工作。

在这条450米长的城市“毛细血管”中,竞秀区执法局按照标兼治、长效化管理,采取徒步执法+网格管理+定岗巡查的方式,对小巷内店外经营、乱拉乱挂、乱堆乱放等行为开展专项集中整治。

加强日常基础保洁,时间延长至22点,每日冲洗便道,擦拭公共设施,捡拾道路垃圾,加强洒水频次,并采取强化处罚+教育引导的方式,对街道机动车违法停放进行规范管理,进一步规范街道停车秩序。骆秀杰等执法队员们,结合自身工作职能,用心对钻石街进行着精细化的整治。

“市直机关第三干休所里整体以老年人为主,原来是没有物业的,基础设施破损老化严重影响老人们生活质量。”韩北街道钻石社区党委书记张欢说。

为了打造居民现代化高品质生活,治理的脚步走进了社区,走近百姓身边。现在,这条街巷中的百世嘉小区、市国土局宿舍、市第三干休所等住宅小区,在完成老旧小区改造后,引进街道推荐的红色物业,采取先服务、后收费的运营模式,不断绘制居民缤纷生活色彩。

“现在,社区内岗亭保安人员24小时轮班值守,全天动态保洁,每天动态巡逻,不定期举行各种联欢活动,居民们的幸福感、获得感、归属感不断增强。”张欢望着阳光下整洁的小区,动情地说。

“共建共享”促文明铸精神

“百姓们发现街道比原来好多了,也自发的制止乱扔乱画等不文明现象。现在墙上的小广告,地上的垃圾袋都消失了。”

韩北街道党工委书记梁卫发现,环境的变化带给了老百姓思想上的改变,整洁的街道捋顺了居民的生活,也激发出了人们积极向上的精神。

除了所在社区的居民,市第十三中学全体师生也加入这场“共建共享”的街道“保卫战”中。

“作为一名老师,我深切感受到提升改造发生的巨大变化,干净、整齐、漂亮的军学胡同现在变成了一条文化胡同。”市第十三中学副校长贾彬说,为治理街道停车乱象,大部分车辆进入了校园,学生和老师还组成志愿者,在课余时间对校外车辆进行有序摆放。

“我们整个社区、胡同,已经形成一个特别氛围,也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着孩子们,文明的种子已经在这片肥沃土壤里生根发芽。”贾彬说。

街道、区执法局、居民、学生广泛参与、“协同作战”,发挥着各自职能和作用,画出“共建共享”社区治理的“最大同心圆”,打开城市与市民文明共融的新格局。

背街小巷是城市之窗,是百姓之路。它们记录着城市形象的变迁,体现着城市文明的进步。在去年完成了花椒园街、胜利北巷、钻石街等多条特色街巷建设后,2023年,我市还将继续深入推进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打造出273条精品宜居街巷。

小巷虽小,却是离群众最近的连心路,虽窄,却是关乎市民出行的民生路,它们用无声厚重的底蕴,述说着城市走向文明的故事。

关键词: 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