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普法工作 提升普法质效(金台锐评)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12月4日, 2022年全国“宪法宣传周”宣传活动拉开帷幕。作为活动的一部分,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将发布第三批全国普法依法治理创新案例。如何有效创新普法工作、提升普法质效再次受到社会关注。
张贴宣传板报,挂出横幅标语,开设专家讲座……过去,这是人们在普法活动现场经常见到的场景。近年来,各地各部门积极运用新的技术手段,探索新的普法方式,如拍摄普法短视频、制作普法小游戏等,增加了普法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取得了良好效果。
“苟周于事,不必循俗。”近年来,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发布全国普法依法治理创新案例,其中不少普法工作上的创新做法,给改进相关工作提供了启发和借鉴。
普法工作要始终注重内容创新。要破除“用了数字手段就是创新”的观念,树立普法创新的效果导向,实现普法内容与群众热点难点问题“同频同步”,在实时普法、精准普法上下足功夫。此前发布的创新案例中,江西省实施的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等,就注重普法内容与群众实际生活相结合、与现实需求相同步,取得了显著的普法效果。
创新普法也要拓宽思路,从普法主体入手,大胆实现机制创新。比如,此前公布的第二批创新案例中,北京市推动“七五”普法考核体系清单化、项目化、社会化,江苏省南通市创新建立“谁执法谁普法”闭环管理机制等,都从相关政府部门等普法主体入手,建立普法促进机制,让普法工作从“软任务”变“硬指标”,让普法效果的评价标准从凭“感觉”到变“科学”,提升了普法质效。
法治建设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创新普法工作,不仅是司法行政等部门的事。各部门在普法工作上各有优势,结合工作领域特点,就能推出不少卓有成效的创新举措。在前两批创新案例中,就有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山东黄河河务局打造的“法治润黄河”普法品牌,应急管理部开展全国应急管理普法知识竞赛活动等。这些结合业务实际的创新,往往会使普法工作彰显实用性和时效性,取得良好效果。
铭刻在人们心中的法治,是真正牢不可破的法治。普法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要站稳群众立场,坚持问题意识、效果导向,在守正创新上做到久久为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法治的种子在人民群众心中落地生根,推动全体人民信仰法治、尊崇法治。
关键词: 金台锐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