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京:耕种管收自动作业,今年建成5个“无人化农场”
10月31日,在南京市农业农村局的指导下,南京市农业装备推广中心联合浦口区农业农村局,开展了南京市水稻机械收获“无人化”作业大比武活动。4家科研院所与企业的无人收割机举行演示与竞赛,在技术检验中推动无人收割机进一步成熟化,促进“无人化农场”的到来。
【资料图】
智能农机“无人化”作业大比武。孙中元 董家训 摄
路径合理、智能调控,无人农机要可操作、够实用
活动现场,操作机手在按下启动按钮之后,几米之外的收割机就开始作业,每一块大约2.3亩的作业田块,是它们“施展”的场地。半个小时左右,第一台无人收割机就完成了作业,回到了指定的完成区。
参赛的4家单位是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北斗农机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农业大学、农芯(南京)智慧农业研究院有限公司。每家单位的参赛机械特点也各不相同:有的能自主出入库、自主路径规划,对行精准;有的有特色地形自适应算法,保证不同环境下作业精度……
“这次比赛主要考察收割效率、收割损失和智能化程度,作业时间长短,是否漏割、抛撒、夹带,能否远程启动、远程停车,路径规划是否合理等都是衡量的标准。”南京市农业装备推广中心周一波告诉记者,“而这些指标考验的正是机械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检验各技术团队对无人收割机的改造水平,将推动无人收割机进一步成熟化、市场化。”
乡村振兴吹响号角,科企主体角逐农业领域
能把无人农机组织起来举行一场竞赛,这在多年前还只是一个梦。
南京农业大学和丰疆智能联合参赛的无人收割机从2019年开始研发,研发过程曲曲折折。“不同的土地田块作业情况差异比较大,影响的变量很多,我们要做到的就是保证在不同的地块上能保持稳定的作业水平。”丰疆智能南京分公司副总经理陈亮分析,南京基本都是小地块,所以对转弯、调头的要求比较高,更加要求精细化作业,这是研发中的一大难点。
这更加需要科技企业去实现技术突破。前两年开始入局的江苏北斗农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何涛告诉记者,企业目前智能农机的研发团队有20多人,每年投入七八百万元的人力、物力等成本,目前研发的农机已经覆盖了粮食的耕、种、管、收四个关键环节。
“我们确实感受到政府对乡村振兴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同时农业用工强度大、用工短缺,这些实际问题也意味着蕴藏着一个巨大的市场,这些都催促着我们加快研发的步伐,用科技力量实现农业节本增效。”何涛说。
耕种管收自动作业,今年建成5个“无人化农场”
无人化农场到底还有多远?
去年,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印发关于粮食生产“无人化农场”建设指引的通知,对粮食生产“无人化农场”的建设标准提出了规范性的要求。南京市不断加快“无人化农场”建设,2022年南京市将完成5个粮食生产“无人化农场”的建设。
在“无人化农场”示范点建设方面,今年南京市农业装备推广中心联合南京农业大学、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江苏北斗农机科技有限公司等成功申报立项江苏省重大农业科技装备集成示范项目——稻麦轮作“无人化农场”集成示范基地建设。通过江苏省级财政支持、南京市级财政配套,项目总投资277.8万元。
通过项目建设可以实现稻麦轮作耕、种、管、收的全程无人化、自动化作业。并且开发一套基于数字处方的无人机变量喷药追肥系统,实现无人收割机和无人运粮车之间的协同,做到无人协同卸粮。在无人收割机上安装自动实时测产装备,可以实现稻麦收获实时测产,实现可视化无人作业农机物联网监控、管理系统的构建。
“目前我们的智能农机装备还在初级阶段,未来高级阶段就是作业机器能完全实现自主作业,机器取代工人,智能技术和算法替代人脑决策或人类集体决策,让农业生产由经验农业转向技术农业和算法农业,人类在农业生产中得到解放。”周一波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在‘无人化农场’建设过程中发挥各合作单位的优势,提高农机制造厂家和软件公司对无人农机装备的进一步成熟化,提高作业效率,降低机收损失,加大新装备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宣传力度,建设具有南京特色、全省领先的‘无人化农场’。”
关键词: 江苏南京